活动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历史场景,引领观众触摸红色记忆。
6月30日,一场融合情景演绎、音乐、朗诵、影像、展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艺术荟”在深圳·龙华钢琴博物馆成功举行。活动由区委组织部指导,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,通过六大艺术板块,引领观众在旋律与情景中触摸红色记忆。
艺术形式“破界” 历史场景“可触”
当天,一曲《龙华之歌》为活动拉开序幕,通过展览、情景演绎、曲目演奏、故事诵读、史实影像赏析、金曲唱诵六大板块依次呈现精彩活动内容。
这场置身于户外场域的艺术荟表演,将田汉创作、陈鲤庭改编的《放下你的鞭子》以读剧的形式创新呈现;张寒晖于1936年创作的抗战歌曲《松花江上》在男声四重唱中得到重新诠释与演绎;马思聪听民歌《城墙上跑马》有感,创作出的《思乡曲》,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流转;袁水拍的《阳台山之春》以诗朗诵形式,再现阳台山的生机和活力;钢琴家在“百岁”三角钢琴上弹奏冼星海创作的《保卫黄河》,黑白琴键跃动着气势雄浑的旋律音符;任光作曲的《渔光曲》在女声独唱中低吟回荡。
“我们选取了部分获营救中国文化名人的作品或相关作品将其串联,从艺术角度多形式呈现他们处于险境之中,仍保有的革命激情。”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了让整个艺术荟活动更加“情景化”,活动摒弃主持模式,以老者与青年对话这一情景演绎形式串联,并通过“传承”主线贯穿全场。
现场展览部分,展示了丁聪、何香凝、柳亚子等中国文化名人的艺术作品。“我们引科技助力,观众只需扫码,即可看到‘动’起来的艺术画作。”上述负责人表示,通过科技手段让艺术作品“活”起来,可让观众更沉浸地感受文化艺术作品的魅力。
据了解,艺术荟经过前期两个月时间打磨完成,旨在通过多艺术形式的创新表达让更多人能在艺术加持下,走进这段历史,感受文化的力量。
“活动形式很新颖,沉浸氛围感强。”不少市民观看艺术荟节目后表示,希望将来能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,了解历史文化并感受艺术魅力。
“三馆”办“三会” 深化红色教育
作为捕鱼达人在线 “三馆办三会”的其中一“荟”,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艺术荟”与前期“图书汇”“历史故事会”形成闭环。
捕鱼达人在线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三馆办三会”项目融合“展览+活动+体验”模式,以纪念馆为载体,通过图书、故事、艺术等多元形式,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平台,助力“数字龙华、都市核心”文化建设,强化纪念馆教育、研究、体验功能。其中,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图书汇在深圳图书馆(北馆)举办,活动突破传统文献展的静态陈列模式,首次从图书、文献的独特角度,集中展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历史事件。观众既能近距离观摩承载历史记忆的近千册珍贵文献,又能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,沉浸式聆听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实录,兼具学术深度与观展趣味性,以创新形式赋予史料鲜活生命力。
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故事会”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推出沉浸式观赏剧《榕树下的星火》,以“零距离、全实景、强互动”的创新模式,将观众带入“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”的一次村民会议中,让这段传奇故事“可触摸、可共情”,让每位参与者不再是被动观看舞台剧,而是成为历史的“亲历者”。
“三馆办三会”实现了纪念馆在教育形式、文化传播、公众参与度上的全面提升,让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从文字史料转化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文化体验,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吸引力。未来,捕鱼达人在线 将继续优化该项目,携红色IP走进校园、社区,开展巡回图书展、故事宣讲等活动,进一步发挥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。